这几年,行业正在发生着剧变,2017年房企百强门槛已经提升到200亿,百亿房企市场份额超60%;“越大越强、强者恒强”的竞争法则已成共识,格局分化加剧,300亿以上企业销售额增长率超50%;500-1000亿企业销售额增长率高达84%,而300亿以下企业仅为21%。十九大后,“房住不炒”已经定调,限价、限售、限购等调控手段不见放松,租赁、房地产税等长效机制在紧锣密鼓推进。

大量的小型房地产开发企业,面对快速变化的行业环境,慌乱、迷茫、犹豫、不知所措。有很多值得小房企借鉴,其中最值得研究学习的,应该是新力的拿地

     土地是房开企业的生存之本,但现在,这个“本”却越来越成为小房企的“困”。笔者接触大量小房企,普遍存在以下纠结和矛盾。

1.去哪拿?

一线城市以及强二线城市拿地限制条件多,资金量大,已经难觅小房企的身影,同时大量品牌房企涌入三四线城市,竞争空前激烈。而且,目前三四线城市土地价格已经处于高位,很多小房企已经嗅到了三四线城市的风险。那么问题来了,一二线进不去,三四线不敢进,去哪拿地?

2.怎么拿?

目前,在集中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,大中型房对投资拓展也空前重视,投资拓展的触角已经没有盲区,想在招拍挂市场捡漏?已经没有可能;硬拼?但实力悬殊,大中房企凭借资金实力,一次土拍能动用20多个马甲,小房企怎么玩?收并购?市面上的土地早已被各大房企捋了好几遍,剩下的土地不是不是太贵就是有瑕疵,能不能拿?

3.瑕疵地,拿不拿?

诚如许多小房企所说,大中房企也早就通过收并购的方式来扩张,市场上的地已经被大中房企捋过好几遍,剩下的地,或多或少都会有点瑕疵,怎么办?

第一,受益于城市深耕战略,对土地的详实信息可以有更清楚的掌握,对当地政策也有更准确的理解,才能判断,哪些瑕疵是可以接受的,是有机会解决的。

第二,加强开发报建团队能力建设。

①报建人员高配,开发报建是非常重要的部门,在部分城市公司,会设置城市公司副总来负责开发报建工作,对报建人员的能力要求非常高;

②能力培养,对报建人员进行高强度的业务技能培训,好的报建培训课程一律不放过;

③优化流程,报建团队提前参与项目研判、规划、设计等环节中,提供意见,确保瑕疵解决的可能 性,并提前筹划后续开发报建工作;

④内部沉淀,在很少企业能进行项目复盘的时候,部分城市已经开始进行更为精细的开发报建复盘,通过复盘,总结报建经验和教训,传递最优成功经验,形成内部知识沉淀,提升整体报建团队的业务能力。

4.算不过账来,怎么办?

很多小型房企拿地时,测算后往往觉得难以赢利,然后产生一个疑问,难道其它房企是亏钱拿地开发?

除了部分大中房企因为规模大,地块多,可能 会在单项目上战略性拿地、战略性亏损外,大多数房企还是开发就必须盈利的,区别在于,运营能力是否足够强。特别注意产品线标准化的建设,通过产品线标准化,可以快速复制,大幅提升开发效率,降低开发成本;同时对开发节点非常重视,出台了高要求、高激励的开发节点激励,加快开发节奏。

有了运营开发能力的保障,可以使别的房企“算不过账来”的土地,自己大胆去拿。